云上的钱
“开源”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至少从软件和硬件层面上来说,人们已经相当熟悉。但把“开源”用在城市管理上,还是这两年的事情。当纽约和旧金山通过开源提升自身的创新水平后,人们发现,“开源”已经不仅仅是互联网时代对知情权的迫切需要,它也成为了政府治理方式的革新手段——一种自下而上、让信息发挥更大作用的“众包”模式出现了。
开源数据的格式可以直接被计算机读取和分析,这能让它们被科技公司利用,成为切实可用的工具。
数据就是财富,这话一点也没错。2008年年初,在中国南方面临雪灾的时候,谷歌中国适时拿出了一款春运地图产品。它里面标注了全国各地机场、车站、公路以及天气的信息,用户只要在搜索栏里输入某个城市的名称,就可以轻易得到各种资讯。这款产品在当时广受欢迎,被称为谷歌本地化的典范。不过,在关键数据的采集上,谷歌花费了大力气——因为政府部门并没有系统的、直接可用的数据,谷歌只得通过人工在天气预报网站搜罗各省市天气信息,以及在交通部、公安部、权威门户等网站上搜集相应路况信息,才得以让产品即时问世。
试想一下,如果政府对数据有所积累,并能够以合适的形式开放的话,会给谷歌带来多大方便。
顾名思义,开源城市的基础首先便在于“源”——只有政府开放数据,民间开发数据,信息才可能成为改变城市的力量。
在这方面,美国城市做得不错。奥巴马上台之后,开始推进“开放政府”计划,纽约是响应最为积极的城市之一。2012年,纽约市议员盖尔·布鲁尔牵头推动了让政府开放数据的法案,试图让所有人都可以在不用登记、不被限制的情况下使用数据。现在,纽约市民已经可以在nyc opendata 这个网站上看到很多数据。至今,纽约市政府各部门已向公众开放了750多个数据库,而到了2018年,所有的数据库都会向公众开放。现在,噪音问题、无家可归问题、经济适用房……这些人们关心的信息都可以在网上查询。更重要的是,这些数据的格式可以直接被计算机读取和分析,这能让它们能够被科技公司利用,成为切实可用的工具。
旧金山则比纽约做得更早,在2009年,它推出了datasf网站。在网站开通的几个月,就有超过100个数据库出现在上面,这些信息来自警察局、运输局和主管公共工程的部门。而且,旧金山似乎也比其他城市更加乐于干这件事。有一个名为crimespotting.org的网站,创建于奥克兰,可以让用户通过数据绘制出城市周边的犯罪情况。它的主管肖恩·阿伦发现旧金山的信息相对其他城市总是更快、更准确,背后的原因便在于,“旧金山在公开数据上总是先发制人”。
市民切身关注的领域,往往会让程序员在开发新产品上有明确的思路。
中国人接触到开源城市,大多是李开复那条关于芝加哥的微博,“芝加哥把自己都开源了,整个城市的资料都放在了github上,有城市规划图、道路规划图、桥梁管道施工图等等”。
但公开资料只是开源城市的第一步而已,开源的数据最终是否可用、好用,取决于个体智慧,这也意味着政府如果想要更加积极地进行“开源城市”战略,必须发动更广泛的人加入其中。
纽约市政府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bigapps大赛,其口号便是“利用最聪明的头脑,帮助解决重大的挑战”。今年,它试图让程序员在以下4个领域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清洁网络、就业、终身学习和健康生活。纽约市政府开放了1000个数据库以供程序员使用,同时也提供了15万美元奖励参赛者。对于那些有潜力的app,纽约市政府还会进一步投资助其发展。在此前的比赛中,一款名为mycityway的城市信息应用便广受好评,获得了2200万美元的投资。
在此前的比赛中,已经出现过很多实用的作品,比如wayfinder nyc,一个帮你定位最近地铁站、公交站的程序;又比如sportaneous,一个提供城市健身和运动场所的app,可以看到你朋友的运动信息,也可以在上面和朋友一块组织活动……这些应用都有相同的特点:并没有多么神奇的构思,但都能借助政府的数据帮你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big apps还鼓励普通民众加入其中,让他们说出希望能用移动应用解决的问题。在big apps的k8凯发官方app下载官网上,你可以看到很多类似这样的想法:“我希望有一个纽约的应用告诉那些著名电影场景的所在地”、 “我希望有一个纽约的应用能图形化地显示不同街道的停车规定以及街道清理的时间”……这些市民切身关注的领域,往往会让程序员在开发新产品上有明确的思路。
对于旧金山来说,big apps这样的活动看上去就没什么必要了——这是一座创业者极为集中的城市,只要政府的思路对头,创业者们总能拿出让人惊讶的产品。在旧金山市政府开放了非紧急市政服务热线311的数据后,一个名叫everyblock的本地信息应用便马上与其进行连接,让用户看到其他市民对市政设施的报修和投诉等信息。
而yelp(美国的大众点评网)和旧金山市政府则有了更有趣的碰撞。在后者发布了餐厅的卫生数据后,yelp便与其合作,将所有数据变成网站和app可用的格式。现在,每个在旧金山使用yelp的人,都可以看到餐馆上的卫生分数,这些分数成为他们选择餐馆的新标准,也成为餐馆改善卫生环境的动力——因为根据马里兰州大学的调查,那些拥有a-评级的餐厅的利润要比b 餐厅高出5%。旧金山市市长李孟贤说:“很多信息都在政府手里,现在我希望它们能走向公众,以自己的方式造福大众。”yelp无疑是这种思路下的成功产品。
信息的加速流动和开放,让市民更加清楚政府的行为。而智能手机等工具的普及,也让以往沉睡在数据库里的信息有了用武之地。
知情权、透明度……这是人们在谈到开源城市时,通常用到的词汇。但对于那些深谙互联网时代特性的人们而言,这些说法并不足以代表“开源”的意义。他们从中窥见的,是政府治理方式的革新。
当纽约和旧金山将大量数据放到网上,并供市民浏览和开发时,它们的角色也慢慢发生变化——此前,它们自行决定哪些政策对市民有益处,而现在通过“开源”,市民也参与到治理的过程中。复旦大学数字治理与移动政务实验室主任郑磊认为,这是一种“众包”的模式,“在众包模式中,市民成为了政府的‘合作者’,市民与政府共同‘提供’公共服务,而不仅仅是‘消费’政府独自提供的服务”。
而这一切,都有赖于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加速流动和开放,让市民更加清楚政府的行为。而智能手机等工具的普及,也让以往沉睡在数据库里的信息有了用武之地——甚至那些看上去不怎么重要的数据,如今也因为手机的流行而被利用起来。旧金山有一款软件,名为“旧金山树木”,用户可以使用这个app追踪旧金山市内任何一棵树,并了解它的详情。很难想象以往政府会关注这样一小部分人的需求,但现在,只要有数据,有心人就可以帮你实现愿望。这算是“长尾理论”在城市治理中的绝佳案例。《环球科学》总结过普通市民在这种治理模式中的作用,“智慧化程度最高的数字城市,它的生命力也是建立在那群有趣而平凡的市民之上”。
“开源”对城市的另一个影响是,它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城市的开放和创新能力,从而能吸引更多企业和人才来到这里。 纽约市长布隆伯格一直在担心纽约在和旧金山等城市的竞争中落伍——特别是对创业公司的吸引上,所以一直亲自力推bigapps活动,他说,“类似bigapps的活动有助于提升纽约的创新产业”,而纽约经济发展公司主席赛斯·w.平斯基则说,“随着更多的数据被开放出来,我们期待能有更多创意涌现出来,帮助纽约成为21世纪的全球科技和创新中心”。旧金山市政府则要淡定得多,它似乎不是很在意纽约在某些方面的追赶,对它而言,开源城市是自然而然的事,而创新更是融入了它的血脉。一个简单的对比是,旧金山总是拥有一些天才般的人物,如杰克·多西、罗恩·康威……但纽约呢?似乎总是金融行业的老面孔,无趣极了。
评论